池袋北口,“刘记中华料理”的后厨,依旧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、闷热油腻的战场。巨大的炒锅在炉火上翻腾着火焰,油烟机发出沉闷的轰鸣,却吸不尽弥漫的辛辣油烟。锅碗瓢盆的撞击声、刘老板粗声大气的呵斥声、油水溅起的噼啪声,构成永不疲倦的背景噪音。
陈静站在水槽前,腰背习惯性地微微佝偻着。她的动作比初来时麻利了许多,带着一种被生活磨砺出的、近乎本能的节奏感。粗糙的洗碗海绵在她手中快速翻飞,油腻的盘子在水流冲刷下发出“嚓嚓”的摩擦声。冷水刺骨,但她的双手似乎已经麻木,红肿和裂口成了常态。汗水顺着她的鬓角流下,在沾着油污的脸颊上冲出几道浅痕。
然而,今天的后厨,气氛有些异样。一种压抑的、令人不安的紧张感,像无形的蛛网,悄然弥漫在油烟和噪音之中。
水槽边,阿梅时不时偷瞄一眼正在灶台前挥舞炒勺、脸色阴沉的刘老板。她刷碗时手抖得厉害,一个盘子没拿稳,“哐当”一声掉进了水槽里,溅起一片脏水。
“作死啊!”刘老板猛地转过头,铜铃般的眼睛瞪着阿梅,粗嘎的吼声震得人耳膜嗡嗡响,“笨手笨脚的!摔坏了盘子从你工钱里扣!”
阿梅吓得浑身一哆嗦,眼圈瞬间红了,慌忙低下头去捡盘子,手指被锋利的瓷片边缘划了一下,渗出血珠,也不敢吭声。
陈静瞥了阿梅一眼,又看了看灶台那边。负责配菜的胖厨师老赵,今天也格外沉默,切菜的动作都透着一股心不在焉。刘老板自己更是烦躁异常,炒菜的动作比平时更粗暴,勺子砸在锅沿上砰砰作响,嘴里还不停地用方言咒骂着什么,似乎在抱怨最近的生意不好做,房租又要涨了之类。
陈静心里咯噔一下。这种氛围,她太熟悉了——通常意味着老板又要找茬克扣工钱,或者想出什么新的压榨手段了。
果然,临近中午客流高峰过去,大家正疲惫地准备收拾残局时,刘老板解下油腻的围裙,走到后厨中央,用力清了清嗓子,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。他脸上挤出一个皮笑肉不笑的表情,目光扫过水槽边两个洗碗工和配菜的老赵。
“都听着啊,”他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说道,“最近生意难做,你们也都看到了。成本涨得厉害,特别是房租!房东那个王八蛋,又要加租!”他顿了顿,观察着众人的反应,尤其是陈静这几个“黑工”。
“所以呢,”他话锋一转,语气变得强硬,“从这个月起,所有人的工钱,暂时先压一半!等店里周转过来了,再补发!”他特意强调“补发”两个字,仿佛这是天大的恩赐。
“什么?!”老赵第一个忍不住了,他是个有正式工作签证的厨师,胆子大些,“老板,这不合规矩吧?说好的工钱怎么能说压就压?我们也要吃饭养家的!”
“规矩?”刘老板三角眼一瞪,嗓门陡然拔高,“规矩是我定的!我说压就压!不想干?不想干现在就可以滚蛋!外面等着这份工的人多的是!”他凶狠的目光像刀子一样剐过老赵,又重点扫向陈静、阿梅这几个没有合法身份的女孩,“尤其是你们几个!别忘了自己的身份!能找到我这里落脚,给你们一口饭吃,就该烧高香了!还敢挑三拣四?”
“身份”两个字,像两把淬毒的匕首,狠狠扎进陈静的心脏。她猛地攥紧了手中的洗碗海绵,冰冷油腻的触感透过裂开的伤口传来刺痛。她低着头,死死咬住下唇,几乎要咬出血来。愤怒和屈辱像岩浆一样在胸腔里奔涌。压一半工钱?她们本来就被克扣得所剩无几,再压一半,连吃饭租房都成问题!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抢劫!
阿梅吓得已经啜泣起来,肩膀一耸一耸。脸色惨白,嘴唇哆嗦着,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。
刘老板看着她们噤若寒蝉的样子,似乎很满意自己的威慑力,语气稍微放缓,却带着更深的威胁:“都给我老实点!好好干活!要是让我知道谁在外面乱嚼舌根子,或者动了不该动的心思……”他冷哼一声,没说下去,但那冰冷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。他不再理会众人,背着手,哼着不成调的曲子,晃悠着去了前厅。
后厨陷入一片死寂。只有油烟机还在徒劳地轰鸣。压抑的啜泣声,粗重的喘息声,还有铁勺被狠狠砸在案板上发出的闷响——那是老赵在发泄怒火。
陈静慢慢直起腰。她没有哭,也没有像老赵那样发泄。她只是缓缓抬起头,目光越过油腻的水槽,投向那扇通往前面餐厅的、沾满油污的门帘。门帘缝隙里,隐约能看到刘老板坐在收银台后,翘着二郎腿,悠闲地喝着茶。她的眼神,冰冷得像池袋后巷冬夜的寒霜,深处却跳跃着一簇被强行压抑、却越燃越旺的、名为“恨意”的火焰。那火焰烧灼着她麻木的神经,也烧掉了最后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。
身份?工钱?生存?她攥紧了拳头,指甲再次深深陷入掌心。在这个冰冷油腻的后厨里,忍耐似乎已经抵达了极限。一个念头,如同毒草般在她心底疯狂滋生:必须改变!必须找到别的出路!哪怕……是更危险的路。她的目光,第一次带着如此清晰的、冰冷的算计,扫过这个囚禁她的油腻牢笼。
…………
东京大学巨大的中央图书馆,如同一座沉默的知识迷宫。高耸的书架如同钢铁森林,投下深邃的阴影。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、油墨和尘埃混合的特有气味,静谧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。阅览区的长桌旁,坐满了埋头苦读的学生。
林浩独自占据着长桌一角。他面前的景象堪称壮观:几十份泛黄的、散发着陈旧油墨气息的《日本经济新闻》合订本,像一堵高墙般堆叠在桌面上,几乎将他瘦削的身影完全淹没。旁边散落着几本厚重的经济学辞典、几本摊开的笔记本,还有一支快要用尽的铅笔。他的眼镜片在头顶白炽灯的照射下反射着白光,脸色苍白,眼睑下是浓重的青黑色阴影,下巴上冒出了胡茬。
他已经在这里连续奋战了快一周。每天图书馆开馆就进来,直到闭馆音乐响起才离开。饿了啃几口便利店买的冷饭团,渴了喝几口自动贩卖机的罐装黑咖啡。田中教授冰冷刻薄的话语,如同紧箍咒般日夜缠绕着他。“肤浅”、“天真”、“不切实际”……这些词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,也激起了他骨子里最深的倔强。既然要实证,要一手数据,他就做!做到极致!
他埋首在那些密密麻麻的、散发着历史尘埃味的铅字里。手指因为长时间翻动粗糙的纸张而变得干燥发红,甚至起了倒刺。他需要从浩如烟海的报道中,精准地筛选出所有与“中小企业”、“融资”、“贷款”、“银行政策”相关的信息。然后用铅笔,一个字一个字地摘录到笔记本上,按照年份、月份、行业、贷款类型、银行名称、企业规模、贷款结果等等繁琐的维度进行分类整理。这工作枯燥、机械、繁重得令人绝望。
一个上午过去,笔记本上只增加了不到两页工整却冰冷的记录。林浩放下铅笔,用力揉了揉干涩发胀的眼睛。眼前一阵发黑。他端起旁边早已冷透的咖啡,灌了一大口。苦涩冰冷的液体滑入喉咙,带来短暂的刺激,却无法驱散深入骨髓的疲惫和一种巨大的虚无感。
这就是他追求的学术?这就是东京大学精英教育的第一课?他感觉自己像一个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,在信息的泥沼里艰难跋涉,却看不到任何思想的光芒,只有无穷无尽的、冰冷的数据碎片。田中教授那张冷漠刻薄的脸又浮现在眼前,带着嘲讽的笑容。林浩猛地攥紧了拳头,铅笔在他手中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。一股强烈的想要撕碎眼前这一切的冲动涌了上来。
“林桑?”一个温和的、带着关西口音的日语男声在旁边响起,带着一丝迟疑。
林浩猛地回过神,压下心头的烦躁,循声望去。是同研究室的博士生佐藤健,一个戴着黑框眼镜、看起来有些腼腆的年轻人。佐藤是土生土长的大阪人,性格温和,学术上很踏实,是研究室里少数对林浩这个“外人”没有明显排斥感的。
“啊,佐藤前辈。”林浩努力挤出一个疲惫的微笑,用日语回应。
佐藤看着林浩桌上堆积如山的报纸和笔记本,又看了看他憔悴的脸色,眼中流露出理解和同情。“还在整理那个数据库?”他轻声问,在旁边的空位坐下。
林浩点点头,苦笑道:“嗯,田中教授要求的。”他没有多说,但语气里的无奈和疲惫显而易见。
佐藤沉默了一下,推了推眼镜,似乎在斟酌词句。“林桑,别太……太在意田中教授的话。”他声音压得更低,“他……对留学生,尤其是中国留学生,要求总是格外……严格。甚至……有点苛刻。”他谨慎地选择了“苛刻”这个词。
林浩的心猛地一沉。虽然早有预感,但亲耳从日本同学口中听到证实,还是让他感到一阵冰冷的刺痛。原来,不是他的研究计划真的那么不堪,而是他“中国留学生”的身份,本身就带着原罪?一种被刻意针对、被不公平对待的屈辱感,再次涌了上来。
“为什么?”林浩忍不住追问,声音有些干涩,“就因为我是中国人?”
佐藤脸上露出一丝尴尬,左右看了看,确认附近没人注意他们,才凑近一点,用几乎耳语的声音说:“田中教授……嗯……他比较传统,对……对‘外来者’进入他认为是属于‘日本精英’的领域,有些……抵触。他觉得,外国学生,尤其是来自……嗯……发展中国家的学生,基础不够扎实,理解不了日本经济的精髓,只会用西方的理论生搬硬套……”佐藤没有再说下去,但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。
林浩沉默了。他感觉自己像是被兜头浇了一盆冰水,从里到外都冷透了。学术理想?纯粹的知识殿堂?原来从一开始,他踏入这扇门,就带着不被欢迎的标签。田中教授那冰冷的眼神,那些刻薄的言语,并非仅仅针对他的研究计划,更是针对他这个人,他的出身,他的国籍!
一种巨大的荒谬感和无力感攫住了他。他为之奋斗多年、梦寐以求的学术圣地,揭开华丽的外衣,内里竟然也充斥着如此狭隘的地域偏见和傲慢!他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、散发着腐朽气息的旧报纸,感觉它们像一座巨大的坟墓,正在埋葬他曾经炽热的理想。
“不过,”佐藤看着林浩瞬间黯淡下去的眼神,似乎有些不忍,犹豫了一下,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一个U盘,悄悄推到林浩面前的笔记本旁边,“这个……或许能帮你节省点时间。”
林浩疑惑地看着那个小小的银色U盘。
“这是我读硕士时,做相关课题收集的一些电子剪报资料,主要是平成初期的,”佐藤的声音依旧很轻,带着一丝帮助“作弊”的紧张,“虽然不全,但……总比你这样纯手工摘录快很多。你……参考一下就好。”他飞快地补充道,眼神里带着真诚的善意。
林浩看着那个小小的U盘,又看了看佐藤温和却带着点紧张的脸。一股暖流,在这冰冷的知识坟场里,悄然注入他几乎冻僵的心脏。这微不足道的帮助,此刻却显得如此珍贵。它像一道微弱的光,照亮了这片由偏见和冰冷规则构筑的黑暗森林的一角。
“佐藤前辈……谢谢!”林浩的声音有些哽咽,他郑重地拿起那个U盘,紧紧攥在手心。冰冷的金属外壳,此刻却带着温暖的触感。
“加油,林桑。”佐藤腼腆地笑了笑,拍了拍林浩的肩膀,起身离开了。
林浩低下头,看着手心里那个小小的U盘,又看了看眼前堆积如山的旧报纸。田中教授刻薄的脸、佐藤温和的脸交替闪现。冰冷与温暖,偏见与善意,绝望与微光,在这座巨大的知识迷宫里激烈地碰撞着。他深吸一口气,重新拿起铅笔,目光却不再仅仅停留在那些冰冷的铅字上。他的眼神深处,有什么东西在碎裂,又在悄然重塑。他不再仅仅是为了完成导师的任务,更是为了证明给田中宏一看,证明给这座冰冷的城市看,证明给他自己看!他林浩,无论来自哪里,都配得上这片学术的天空!他翻开新的一页笔记本,铅笔尖重重落下,发出“沙”的一声轻响。那声音里,带着一种孤绝的、破釜沉舟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