军械营的铁锤声日夜不息。
云珩站在临时搭建的工坊外,看着工匠们按照杜若蘅送来的图纸打造那些奇特的零件。老军械师徐铁手捧着一把刚刚组装完成的连发弩,眼中闪烁着不可思议的光芒。
“殿下,这武器设计精妙绝伦!“徐铁粗糙的手指抚过弩机上的机关,“一次装填十支箭,连续发射,射程竟比普通弩箭还远三成!老朽打铁四十年,从未见过如此巧思。“
云珩接过连发弩,掂了掂分量,比寻常弩机稍重,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。他抬手瞄准三十步外的木靶,扣动扳机。
嗖嗖嗖——连续三支箭几乎同时射出,深深钉入靶心。
赵风倒吸一口凉气:“这若是用于实战...“
“可抵千军。“云珩放下弩机,声音低沉,“徐师傅,这样的弩机,三日之内能打造多少?“
徐铁掐指算了算:“若集中所有工匠,日夜赶工...约莫五十把。“
“足够了。“云珩转向袁成,“挑五百名精锐弓手,秘密训练使用这种新武器。记住,此事绝不可外泄。“
袁成抱拳领命,却又迟疑道:“殿下,那位杜夫人...她怎会懂得这些?末将总觉得此事蹊跷。“
云珩望向南方,那是京城的方向。“本王也想知道答案。“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,“这是今早收到的,杜若蘅派人送来的第三封信。“
袁成展开信纸,只见上面详细标注了北戎大营的兵力分布、换防时间,甚至预测了五日后北戎大单于将亲率主力攻打雁门关东侧。
“这...“袁成的手微微发抖,“若情报属实,我们可提前设伏...“
“所以无论杜若蘅目的为何,眼下她的情报确实对我们有利。“云珩收起信件,“袁将军,派几个机灵的人,去查查杜若蘅的底细。特别是她那些'家乡'的护身符和医术来源。“
“末将明白。“
当夜,云珩独自在帐中研究军事地图。烛火摇曳,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。他手指沿着雁门关东侧的一条峡谷移动——落鹰峡,那是杜若蘅信中预测的北戎主力进军路线。
“若在此处设伏...“云珩喃喃自语,突然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。
“殿下!“赵风掀开帐帘,脸色凝重,“探子回报,北戎大营有异动,火光通明,似在准备大规模行动!“
云珩目光一凛:“比杜若蘅预测的早了兩日。“他立即起身,“传令全军戒备,骑兵营随我出城探查。“
月色如血,云珩率领三百轻骑悄然出城。他们沿着山脊行进,借着月光俯瞰北戎大营。只见营中兵马调动频繁,一队队骑兵正在集结。
“殿下,看那旗帜!“赵风压低声音,指向大营中央那面绣着金色狼头的黑色大旗,“是北戎大单于的王旗!“
云珩瞳孔微缩。大单于亲征,意味着北戎将发动总攻。他仔细观察敌军动向,发现主力确实在向东移动——正如杜若蘅所料。
“撤。“云珩果断下令,“回城准备迎敌。“
回城途中,云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:杜若蘅为何能如此精准地预知敌军行动?甚至连大单于的动向都了如指掌?